普天之下,让他人为你效劳的方法只有一个。你不相信吗?真的只有这一个——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自发去做。
请记住,除此以外,别无他法。
想让员工配合工作——表面上配合——你当然可以用开除威胁他们;想要别人的手表,你当然可以直接拿枪抵着他;想让孩子听话,你当然也可以责骂或是恐吓。但是这些粗鲁的手段所引发的后果不言而喻。
若想请你为我做事,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你想要的。 那么,你想要什么呢?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称,对性和成功的欲望是人类的永恒动机。
美国哲学家约翰·杜威对此看法略有不同。杜威博士说,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“对重视的渴求”。这是至关重要的结论,请牢记在心。就比如下面这些例子。
帕米拉·邓纳姆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商场工作,她的职责之一是监督门卫的工作。有名门卫的工作能力非常差,经常白白浪费时间。其他店员都嘲弄他,在门厅乱丢垃圾,表示对他的不满。
为了激发门卫的积极性,帕米拉尝试了许多方法,但都收效甚微。一次,她偶然发现门卫的工作成效比平时高了许多,于是特地当众表扬了他。从那以后,这名门卫每天都在进步,不久就能够胜任工作了。现在他对工作得心应手,还得到其他员工真诚的赞赏和认同。当批评和嘲讽无济于事时,是真诚的赞许发挥了效用。
查尔斯·施瓦布是全美最先步入“百万美元俱乐部”的传奇人物之一。那时还不用缴所得税,每周能入账五十美元就已经非常可观——而施瓦布一年的薪水竟超过了一百万美元,相当于每周两万美元,前者的四百倍。三十八岁那年,他被安德鲁·卡内基看中,出任董事长,掌管一九〇一年新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(此后不久,施瓦布接受伯利恒钢铁公司邀请,离开美国钢铁公司。他将前者扭亏为盈,令其一跃成为全美最赚钱的公司之一)。
是什么令安德鲁·卡内基不惜以每天三千美元的高价留住施瓦布?施瓦布是天才吗?不见得。施瓦布比别人更懂钢铁?也未必。施瓦布本人亲口告诉我,他手下的员工比他懂行得多。
施瓦布说,这个价格是付给他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。我问他是如何做到的,下面就是他的回答。每一个家庭、学校、商店和办公室都应当把这些话装裱起来,挂在墙上;孩子们应该记住这些话,而不应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拉丁语的动词变化和巴西的年降水量上面;如果你我践行这些话,我们的一生将由此改变。
“我的能力在于激发周围人的热情,”施瓦布说,“我拥有的最大资本,是赞赏和鼓励,我以此方式激发人们的潜能。”
“没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评更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了。我从未批评过任何人。我认为给人们正面激励对工作至关重要,所以我喜欢鼓励他人,不愿意吹毛求疵。如果我看到任何闪光点,我会由衷地赞许,不吝啬赞美之词。”
这就是施瓦布的诀窍。听起来简单,但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呢?反其道而行之!有任何不如意,他们立刻毫不留情地斥责下属;而遂意的时候,他们却将下属的努力视若无睹。就像那句老话所说:“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”
“我交友广泛,认识的名人雅士遍及世界各地,”施瓦布说,“我发现无论对方成就有多么斐然,在被赞许时都会工作得更加尽力,而被批评时则截然相反。”
施瓦布提到的这一点,也正是安德鲁·卡内基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之一。不管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,他都从不吝于赞美同事和下属。
安德鲁·卡内基甚至在墓碑上都不忘记赞美他人。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样的:“此处长眠之人,幸甚曾得智者常伴左右。”
真诚的赞美也是老约翰·戴维森·洛克菲勒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。他的合伙人爱德华·贝德福德曾因在南美的亏本买卖令公司损失了上百万美元。洛克菲勒本应大动肝火,但他清楚贝德福德已经拼尽全力,无论问责与否,损失都已无法挽回。于是他发自内心地鼓励贝德福德,称赞他成功地保住了百分之六十的投资。“这已经很不错了,”洛克菲勒说,“即使作为高层管理者,也有比这糟得多的时候。”
我的剪报中收藏着这样一个小故事,虽然它是虚构的,但却道出了一个真理。我想在此与你们分享。
这个听起来有点无聊的故事是这样的——在一整天的辛苦劳作之后,农妇回到家里,把一捆干草扔在家里老少爷们的饭桌上。男人们愤怒地质问她是不是疯了,她回答道:“怎么了,这会儿你们倒知道抱怨了?我给你们这些男人做了二十年饭,半句回应都没听到过。我还以为吃饭吃草对你们来说都一样呢。”
几年前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,研究妻子们离家出走的原因。请你猜猜看,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?答案是“不被珍惜”。我敢打赌男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也会是如此。我们总是对伴侣的付出习以为常,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被称赞、被感激。
我们注意孩童、家人和员工的营养,关心他们的健康,却忘记自尊同样需要营养和关心;我们烤牛肉和土豆为他人提供养分,却拒绝提供精神食粮,从未意识到赞许的话语将如同晨星一般,在他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,亘古不灭。
一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在心里暗想:“不就是阿谀奉承嘛!我试过这个法子,不管用——至少对聪明人不管用。”
那么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何分别?前者真诚,后者虚伪;前者无私,后者自私;前者发自肺腑,后者流于表面;前者为世人所歌颂,后者为世人所不齿。
人们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只想着自己。只要稍微留出一点时间,想想别人的见解,我们就不会诉诸浅薄虚妄的
奉承话——这些没有内涵的话往往在出口之前,就能够被对方识破。
与人打交道时请不要忘记,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渴求认同的平凡人。普天之下的每一颗心,都会因他人的赞许而欢愉。
请在足迹所至之处,让感恩之情如火种般洒下;它们会燃起友情的火焰,以温暖回报你。
伤害人们感情的做法不值得提倡,也不会令对方有任何改变。下面的这句谚语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,我把它剪下来贴在了镜子上,用以警醒自己:
此生之路,我将走过;走过这一次,便再也无法重来。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,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,我将毫不吝惜,即刻倾予。我将再不拖延,再不淡漠,只因此生之路,再也无法重来。
爱默生曾经说过:“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。正因如此,我向每个人学习。”
如果这句话适用于爱默生,那么也同样适用于你我。让我们暂时将自己的得失和欲望置于一旁,想一想他人身上值得称许的地方。请收起谄媚的话语,以最真挚诚恳的态度称赞他们。“由衷地赞许,不吝啬赞美之词。”人们会将你的话语珍藏一生,当你已经将这些话置于脑后,对方仍会在心底一遍遍重温。
林肯曾在信中开门见山地写下“人人都喜欢被称赞”。威廉·詹姆斯亦曾断言“人性的根源深处,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”。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,他并没有用“希望”、“想要”或是“向往”等温和的措辞,他的原话是“强烈渴求”。
这渴求如此强烈,在每个人的心底蠢蠢欲动,而深谙个中道理的人却凤毛麟角。若有人能一解他人心灵之渴,便能轻易掌控他人的心,在他不幸与世长辞的时候,“连素昧平生的人都会为他掬泪”。
好文推荐:俞敏洪:新东方有没有对我来说都不重要
来源:爱自由网,欢迎分享(指导微信:1434670923)